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农业部增产模式攻关的重点作物。对当前油菜生产上的“瓶颈”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油菜增产综合技术生产模式研究”重大课题,通过与科研单位、农业主管部门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集成九项稻田油菜高产高效核心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这九项核心技术已在湖北省公安县中试熟化和试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土壤适墒管理技术,出苗率可提高20%~25%
水稻油菜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制度。由于稻田土壤含水量过高,通气不好,影响油菜机播、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发育,导致油菜生长缓慢,也利于病害发生。
土壤适墒管理是稻田油菜机械播种收获的重要技术。荆州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土壤适墒管理技术,在前茬水稻收割前15天进行排水落干,水稻收获后晒田3~5天后整地作厢,利用联合播种机抢墒播种、开沟、施肥、覆盖等,并保证后期排水流畅。做到播前土壤湿度适中,适合出苗;播后沟沟相通,排灌方便。采用此项技术,油菜出苗率可提高20%~25%,苗情整齐,长势良好。
机收品种“中双11号”,每亩增油10.6斤
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是建立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的关键支撑。加强适合机械化收获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对推动我国油菜机械化进程至关重要。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双11号”品种生育期适中,具有高产、高抗(菌核病、病毒病)、高油、“双低”等优点,平均含油量49.04%,株高适中,抗倒性强,耐密植、抗裂角、成熟度较一致,比较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该品种,每亩可增加产油量10.6斤,增收50多元。目前,该品种已通过长江下游的品种审定。
密度调控技术,比传统稀植直播增产8%
油菜密度低导致叶面积指数低、光温资源利用率不高,增施氮肥后又易导致单株生长量大、分枝数多、角果成熟一致性差,且后期易倒伏,不利于产量、品质的提高及机械收获。直播油菜通过增加密度,可实现以密增产、以密省肥、以密补迟、以密适机、以密抑草。
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发的这项技术,主要内容是采用精量联合播种机,亩用种量0.4斤左右,基本苗每亩3万株左右。采用该技术,不用补间苗,减少氮肥用量,提高光温肥水利用率,苗中期抑制杂草生长,比传统稀植直播增产8%左右。此外,合理密植使株高降低,茎秆直径变小,荚果层更加紧凑,有利机械收获。
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技术,节本省工
高密度条件下油菜中后期施肥比较困难,且施肥均匀性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根据油菜需肥特点、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缓释技术生产的全营养专用肥,主要成分为氮、磷、钾及硼肥,通过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基施,具有营养平衡、有效期长、利用率高的特点,节本省工。
联合机械播种技术,多道工序一次完成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油菜联合机械播种技术按照农艺要求的最佳播种量、行距、穴距(或粒距)、播种深度,以精量播种为核心,一次完成灭茬、旋耕、施肥、播种、开沟、覆土、封闭除草等工序。与人工撒播相比,机械播种比较均匀,缩短耕作时间,确保农时,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提高生产效率。这项技术的支撑单位为华中农业大学、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芽前封闭除草技术,播种同步施除草剂
封闭除草技术是指在油菜机械播种后出芽前使用除草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使杂草不能出苗生长。土壤翻耕后,下层种子开始接触氧气,短时间内可出现一个杂草萌发高峰,影响油菜壮苗的培育。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是最经济、简便的化学除草方式,主要优点是杀草谱较宽,药效期较长,可控制杂草出土,省工,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明显。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芽前封闭除草技术,采用联合播种机,能够在油菜播种时同步喷施乙草胺等除草剂。
“一促四防”技术,提高结实率千粒重
我国油菜生产普遍存在土壤缺硼、菌核病发生严重、后期高温逼熟等灾害问题,而传统油菜防灾防病技术繁琐低效。根据油菜生产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攻关,集成油菜“一促四防”技术,即在初花期叶面采用飞机喷施速效硼、杀菌剂、磷酸二氢钾,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分段结实”、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初花到盛花期飞机喷施磷酸二氢钾50克/亩、油乐硼15克/亩、咪鲜胺15克/亩等混合制剂,明显减轻菌核病,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两种机械收获方案,大幅减少用工量
收获是油菜生产中用工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季节最紧张的环节。采用机械收获技术大幅度减少用工量和劳动强度,缩短收获时间,解决茬口紧张问题。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根据油菜生长特点和天气情况,推出了“两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模式。“两段收获”是割晒机割晒、捡拾脱粒机脱粒分两道工序完成,作业效率可达60亩/天,适用范围比较大。联合收获机收割、脱粒(或秸秆粉碎)一次完成,作业效率可达50亩/天,但适用范围较窄。
秸秆(菌核)腐解技术,培肥防病两不误
收获后秸秆快速腐解是油菜生产上的一个难点,秸秆上携带的大量菌核病孢子也是传播菌核病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秸秆(菌核)腐解技术,在收割机上安装喷雾施药装置,对油菜秸秆喷施复合生物菌剂15克/亩,可加速秸秆和菌核腐解,培肥地力,降低后季菌核病发生并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据试验,后茬水稻产量可提高3%,下季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下降16.8。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供稿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